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072億美元,較7月末上升35億美元,升幅0.1;較年初上升345億美元,升幅1.1。8月,我國外匯市場秩序良好,外匯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關于8月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環比上升的原因,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總經濟師王春英表示,受全球經濟增長、貿易局勢、地緣政治等多重因素影響,美元指數小幅上升,主要國家債券價格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外匯儲備規模有所上升。”
“隨著美元兌人民幣外匯價格跳高,國際市場一般都會預估中國人民銀行會開啟公開離岸市場操作進行相應的利率調控。此次外匯儲備增加,一反國際市場預期。”知名財經評論員司徒正襟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人民幣匯率逐漸國際化和金融業務公開化,人民幣定價越來越公開透明。自從2016年10月1日將人民幣納入SDR(特別提款權),中國促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匯率市場化改革、資本市場改革、監管體制改革,乃至政治體制改革方面都做了相應調整,展現了國際結算貨幣的責任感。基于人民幣的信譽,人民幣同國際間貨幣互換越來越多。
同時他指出,逐漸開放人民幣公開競價機制,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也是外匯儲備規模擴大的重要原因。外匯儲備還有不同形式的資產購買,包含債券等投資形式。人民幣相對于美元貶值的同時相對其他貨幣貶值幅度較低,所以其他外匯形式和債券行使資產的價值增減也帶來了外匯儲備總量提升。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除4月和7月環比略有下降之外,其他月份均呈現環比上升態勢。具體看來,今年1到7月我國外匯規模分別為30901.80億美元、30987.61億美元、30949.53億美元、31010.04億美元、31192.34億美元、31036.97億美元。
王春英表示,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我國經濟運行延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穩定性、韌性明顯增強,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受此支撐,我國國際收支保持總體平衡,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
對于今后外匯儲備規模的發展趨勢,司徒正襟表示,人民幣逐漸納入世界貨幣結算體系,并逐漸放開貨幣互換機制。今后外匯儲備的規模主要受人民幣匯率波動、公開市場操作情況、對外貿易往來結算貨幣情況以及外商投資退出情況等多方面綜合因素影響。基本保持與預估外匯儲備總體穩定的大方向相一致。首先,匯率波動穩定。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岸市場匯率、離岸市場匯率已經“三價合一”。人民幣匯率波動彈性不斷增強,有效發揮了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作用。其次,中國經貿發展平穩向好。外匯儲備數量與國際貿易息息相關,中國經濟穩中有升,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成效顯著,尤其是與俄羅斯、日韓等國的貨幣互換機制建立并完善,大大降低了外匯短期大幅波動的情況。同時,自人民幣加入國際支付體系以來,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資產支付核算的手段,逐漸受到產油國等其他主要貿易伙伴的認同,對外匯儲備的沖擊作用也逐漸減少,外匯規模不會有較大波動,總體呈平穩趨勢。
“往前看,全球經濟和國際金融市場風險挑戰明顯增多,但我國經濟空間大、動力強、活力足,長期向好的發展態勢沒有改變,并將繼續推動全面改革開放,這將為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總體穩定奠定堅實基礎。”王春英說。